LOGO-200LOGO-120x35LOGO-200LOGO-200
  • 首页
  • BIM咨询
  • 培训课程
    • BIM全科高级综合班
      • BIM建筑与结构实战班
      • BIM机电管线实战班
      • BIM建筑装饰实战班
      • 全国BIM技能等级考试班
    • 室内设计就业高级综合班
    • 建筑园林景观表现班
    • 建筑参数化设计犀牛班
    • 工业产品设计犀牛高级班
    • 平面广告设计
    • 淘宝美工网页
    • AutoCAD专项
    • 网课
    • 作品
      • 室内设计作品
      • 建筑犀牛作品
      • 产品设计作品
      • 园林设计作品
      • 平面设计作品
  • 课件
    • 建筑
    • Auto CAD 课件
    • 室内设计课件
    • 建筑犀牛课件
    • SketchUp 课件
    • Lumion 课件
    • 产品设计课件
    • Keyshot
    • BIM课程课件
      • BIM建模结构课件
      • BIM机电课件
      • BIM装饰课件
    • 平面设计课件
      • PS课件
      • AI课件
      • CDR课件
      • ID课件
    • 更多设计经典和教程
      • –室内设计–
      • –建筑设计–
      • –平面设计–
      • –产品设计–
      • –网页设计–
      • –CG插画–
      • –设计动态–
    • BIM技术
      • –BIM资讯–
      • –BIM教程–
      • –BIM案例–
      • –BIM考证–
      • –BIM软件–
  • 资源
    • 软件
    • -材质贴图-
    • -3DMAX模型-
    • -Sketchup模型-
    • -Rhino模型-
    • -BIM模型-
    • -CAD图纸-
    • -室内设计-
    • -建筑规划-
    • -平面设计-
    • -景观园林-
  • 设计答人
  • 管理系统
  • 设计制作
  • 其他
    • 合作企业
    • 招聘求职
    • 最新动态
    • 我们的风采
    •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 –常用素材包–
  • -材质贴图-
  • -3DMAX模型-
  • -Sketchup模型-
  • -Rhino模型-
  • -BIM模型-
  • -CAD图纸-
  • -室内设计-
  • -建筑规划-
  • -平面设计-
  • -景观园林-
常见的运动镜头及其拍摄方法全解析
2020年3月25日

电影艺术中的运动镜头,是指通过摄影机的连续运动或连续改变光学镜头的焦距所拍摄得到的镜头。在影视作品中,处于静止状态的画面镜头是不多见的,大量的是运动镜头。

一个运动镜头的构成: 起幅+运动+落幅。

为了后期编辑方便运动画面的起幅落幅要停留5秒以上。

运动镜头主要包括:推、拉、摇、移、跟、升、降、甩。

常见的几种运动镜头

推镜头的定义

推摄是摄像机向被摄主体的方向推进,或者变动镜头焦距使画面框架由远而近向被摄主体不断接近的拍摄方法。用这种方式拍摄的运动画面,称为推镜头。

推镜头实现的方法有两种:

机位移动,沿直线接近主体。

机位不动焦距由短变长而形成。

  • 推镜头画面的特征(两种推镜头的共性)

1.推镜头形成视觉前移效果

从画面看来,画面向被摄主体方向接近,画面表现的视点前移,形成了一种较大景别向较小景别连续递进的过程,具有大景别转换成小景别的各种特点。

2.推镜头具有明确的主体目标(推进的方向、最终落点落幅是强调的重点)

推镜头向前的运动,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具有明确的推进方向和终止目标的,即最终所要强调和表现的是被摄主体,由这个主体决定了镜头的推进方向。

  • 比较两种推镜头的异同

同画面的视觉效果:景别连续变化、视觉前移、有前进目标、主体变小环境变大。

观看移动机位的推镜头,随着摄像机的不断向前运动,观众有视点前移身临其境的感觉,透视感加强。而变焦距推镜头很难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由于视角收缩有拉近主体感觉,透视感减弱,压缩纵向空间。

推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

  • 突出主体人物,突出重点形象

推镜头在将画面推向被摄主体的同时,取景范围由大到小,随着次要部分不断移出画外,所要表现的主体部分逐渐”放大”并充满画面,因而具有突出主体人物、突出重点形象的作用。

  • 突出细节,突出重要的情节因素

推镜头在一个镜头中从特定环境中突出某个细节、或重要情节,使镜头更具说服力。

  • 在一个镜头中介绍整体与局部、客观环境与主体人物的关系

在一个镜头中就能够既介绍了环境又表现了特定环境中的人物,介绍了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
推镜头表现的是整体局部,有强调全局中有这么一个局部,表现特定环境有特定人物的作用,强调重点

  • 推镜头在一个镜头中景别不断发生变化,有连续前进式蒙太奇句子的作用。

前进式蒙太奇组接是一种大景别逐步向小景别跳跃递进的组接方式,它对事物的表现有步步深入的效果和作用。雀之灵组接就是一个递进式蒙太奇。

推镜头景别的连续变化,保持了画面时空的统一和连贯,消除了蒙太奇组接带来的画面时空转换的可能产生的虚假性,使主体与所处环境的联系具有无可置疑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 推镜头推进速度快慢可以影响和调整画面节奏,从而产生外化的情绪力量。

推镜头直接形成了画面外部的运动节奏。如果推进的速度缓慢而平稳,能够表现出安宁、幽静、平和、神秘等氛围。如果推进的速度急剧而短促,则常显示出一种紧张和不安的气氛,或是激动、气愤等情绪。特别是急推,被摄主体急剧变大,画面从稳定状态急剧变动,继而突然停止,爆发力大,画面的视觉冲击力极强,有震惊和醒目的效果,具有一种揭示的力量。

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各种晚会镜头运动的快慢,切换的快慢,跟曲子之间的关系。

  • 推镜头可以通过突出一个重要的戏剧元素来表现特定的主题和涵义。

在电影故事片和电视剧中,推镜头将画面从纷乱的场景引到具体的人物,或从人物引到其细小的表情动作等,通过画面语言的独特造型形式,突出地刻划那些引发情节和事件、烘托情绪和气氛的重要的戏剧元素,从而形成影视所特有的场面调度和画面语言。

  • 推镜头可以加强或减弱运动主体的动感

当我们对迎着摄像机镜头方向而来的人物采用推摄,其画面效果是明显加强了这个人物的动感,仿佛其运动速度加快了许多。

反之,当对背向摄像机镜头远去的人物采用推摄,有类似跟镜头的效果,使向远方走去的人物在画面的位置基本不变,因而就减缓了这个人物远离的动感。

在推镜头时的注意事项:

1.推镜头应有其明确的表现意义

推镜头景别由大到小,对观众的视觉空间既是一种限制也是一种引导。这种造型形式本身就具有明显的表现性,因而推镜头应该通过画面的运动给观众某种启迪,或是引起观众对某个形象的注意,或是表现了某种意念,或是突出了未被人注意的某个细节,或是通过镜头的推进运动形成与内容情节发展相对应的节奏。具体到画面造型上表现为推镜头应有明确的推向目标和落幅形象。在推镜头的起幅+推进+落幅三个部分中,落幅画面是造型表现上的重点。

2.推镜头的重点是落幅

推镜头的起幅和落幅都是静态结构,因而画面构图要规范、严谨、完整,特别是落幅画面应根据节目内容对造型的要求停止在适当的景别,并将被摄主体经营在平面最佳结构点上。起幅要留有足够的时间(5秒以上); 运动要保证稳、准、匀、平; 落幅要准(起、落幅景别、主体在画中的位置)。

3.推镜头在推进的过程中,画面构图应始终注意保持主体在画面结构中心的位置。

正确的方法应是主体在镜头推进过程中始终处于结构中心的位置。后期编辑时,无论镜头在推进的什么位置上剪断,屏幕上都是一幅结构完整、平衡的画面。这种推摄要求镜头在推进的过程中,画面中心点要边推边向落幅中心点靠拢,始终保持主体在画面中的优势位置。

推镜头的推进速度要与画面内的情绪和节奏相一致

一般来讲,表现画面情绪紧张、主体运动快时,推进速度应快一些;画内情绪平静、或者主体运动慢时,推进速度应慢一些。力求达到画面外部的运动与画面内部的运动相对应,实现一种完美的结合,但是也有反衬情形。

在移动机位的推镜头中,画面焦点要随着机位与被摄主体之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跟焦)
用变焦距的方式拍摄推镜头,画面焦点应以落幅画面中的主体为基准聚焦。

移机推镜头时,要注意随时跟焦,即主体要走出前景深的时候,及时聚焦。

拉镜头的定义:

拉摄是摄像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或变动镜头焦距(从长焦调至广角)使画面框架由近至远与主体拉开距离的拍摄方法 ,用这种方法拍摄的电视画面叫拉镜头。

将摄影机放在移动车上,对着人物或景物向后拉远所摄取的画面。摄影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画面就从一个局部逐渐扩展,使观众视点后移,看到局部和整体之间的联系。

实现拉镜头的方法

机位移动,沿直线远离主体。

机位不动焦距由长变长短而形成。跟推摄刚向相反。

拉镜头的画面特征

  • 拉镜头形成视觉后移效果

在镜头向后运动或拉出的过程中,使画平面从某一主体开始逐渐退向远方,画面表现出视点后移,具有小景别连续转换成大景别的各种特点。

  • 拉镜头使被摄主体由大变小,周围环境由小变大

拉镜头构成:起幅+拉出+落幅三个部分。画面从某被摄主体开始,随着镜头拉开,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由大变小,环境则由小变大,画面表现的空间逐渐展开,落幅中原主体视觉形象减弱,环境因素加强。

拉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

拉镜头有利于表现主体和主体所处环境的关系

拉镜头有表现点与面、主体与环境、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作用,并且强调主体所处的环境。
拉镜头在表现点面关系时有两层意思:

  • 表现此点在此面的意思。常有某人在某处的意味,某物在某处的意味。
  • 表明此点跟此面构成的关系。
  • 拉镜头可以通过纵向空间和纵向方位上的画面形象形成对比、反衬或比喻等效果。

拉镜头在一个镜头中景别连续变化,保持了画面表现时空的完整和连贯。拉镜头的连续景别变化有连续后退式蒙太奇句子的作用。并且拉镜头由于表现时空的完整和连贯,同样在画面表现上比蒙太奇具有无可置疑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拉镜头内部节奏由紧到松、与推镜头相比,较能发挥感情上的余韵,产生许多微妙的感情色彩拉镜头的起幅画面往往是主体形象鲜明突出,有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随着镜头的拉开,画面越来越开阔,相应的表现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情色彩。

  • 拉镜头常被用作结束性和结论性的镜头。

拉镜头画面表现空间的扩展反衬出主体的远离和缩小,从视觉感受上来说,往往有一种远离感、谢幕感、退出感、凝结感和结束感,因此这样的镜头适合在段落的结尾总结使用,注意领导深入群众不适合拉镜头。

  • 利用拉镜头来作为转场镜头。

从特写拉成全景的拉镜头,由于其起幅特写画面背景空间表现的不确定性,经常在电视剧等节目中被用作转场镜头,它使得场景的转换连贯而不跳跃,流畅而不突兀。

拉镜头的拍及其要求

拉镜头的拍摄除镜头运动的方向与推镜头正相反外,其在技术上应注意的问题与推镜头大致相同,有着基本一致的创作规律和一般要求。

在镜头拉开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持主体在画面结构中心的位置;对画面拉开后视域范围的控制;拉镜头速度的把握、节奏的控制等等。因此,可以与前面有关推镜头的论述相互参照。

摇镜头的定义

摇镜头是通过摇摄而产生的一种电视,在拍摄中,摄像机的位置不动,通过摄像机本身的水平或垂直移动而拍摄的镜头。其画面效果犹如人们转动头部或视线由一点移向另一点的视觉效果。

当你不能在单个静止画面中包含所有想要拍摄的景物时,比如在拍摄开阔的视野,群山、草原、沙漠、海洋等宽广深远的景物时,摇摄就会发挥其独特的表现力。拍摄运动的物体,比如一群孩子在海滩边奔跑的画面,这时就需要摄影师利用摄像机的水平摇动来表现孩子们活泼欢快的形象。

用于表现两个物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果将两个物体或事物分别安排在摇镜头的起幅和落幅中,通过镜头摇动将这两点连接起来,这两个物体或事物的关系就会被镜头运动造成的连接提示或暗示出来。

一个完整的摇镜头包括:起幅+摇动+落幅。

摇镜头的运动使画面内容不通过编辑就发生了变化,在变化时:

(1)画面变化的顺序就是摄像机摇过的顺序。

(2)画面的空间的排列是现实空间的原有排列,它不分割或破坏现实空间的原有排列,而是通过自身的运动忠实的还原出这种关系。

因而,摇镜头记录的空间是真实的、客观的。

摇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

  • 展示空间,扩大视野

电视画面由于框架内空间的局限,对于一些宏大的场面和景物的表现显得力不从心。摇镜头通过摄像机的运动将画面向四周扩展,突破了画面框架的空间局限,创造了视觉张力,使画面更加开阔,周围景物尽收眼底。一些风光片,第一个镜头多用远景摇摄,画面是群山连着群山,云海连着云海,莽莽苍苍云腾雾绕,一下子就将观众的情绪带到特定的故事氛围中。

  • 有利于通过小景别画面包容更多的视觉信息

摇镜头中造型元素是自然流畅的更叠转换,有利于通过小景别画面包容更多的视觉信息。对于超宽、超广的物体,特别是中间有障碍物的不能靠近拍摄的场景用横摇,对超高、超长的物体或景物用纵摇,能够完整而连续地展示其全貌(但是对这些景物细节表现不好,横移可以很好表现全貌及细节)

  • 介绍、交待同一场景中 两个物体的内在联系

生活中许多事物经过一定的组合都会建立某种特定的关系,这些关系如果一起放在一个大视野中,并不容易引起人们对它的注意,而用摇镜头将它们分开再合成表现时,这种关系常常在形式上起到提示、暗示或提醒人们的注意作用,进而建立起来的前后关系,人们很容易从中悟出创作者的表现意图,达到随着镜头的运动而思考的目的。通过摇出后面的物体对前面的物体的进一步说明来规范观众的思路。

  • 利用性质、意义相反或相近的两个主体,通过摇镜头把它们连接起来表示某种暗喻、对比、并列、因果关系。

例如从禁止吸烟的牌子正在吸烟的人,从一片花朵一群天真的孩子;从正向外涌出工业废水的管道口河里漂浮的死鱼。这种通过摇来建立某种对应关系的镜头,如同对列蒙太奇的表现性组接一样,把生活中富有对比因素的两个单独形象连接起来,使它所表现的意义远远超出了这两个单独形象本身的意义,这种拍摄方式就比单独拍摄两个场景来表现事件具有更强的纪实力量。

摇镜头最大范围360度,在表现三个或三个以上主体或主体之间的联系时,镜头摇过时或作减速、或作停顿,以构成一种间歇摇或环摇。

间歇摇在一个镜头中形成了若干段落或间歇,常常用来表现或揭示一组画面主体由于某一因素或原因所构成的内在联系。这种摇镜头通过镜头的运动轨迹形成一条无形的线和线上间隔相连的点,把几个主体串连起来,有红线串散珠的艺术效果和作用。如,女排领奖时对奖台上队员的展示时多采用间歇摇。

  • 在一个稳定的起幅画面后,利用极快的摇速使画面中的形象全部虚化,以形成具有特殊表现力的甩镜头(闪摇、急速摇)

用几个有清楚稳定的起幅而无清晰明确的落幅的急速摇镜头组接起来,从画面效果上看极似急速的间歇摇,但它与间歇摇的重要不同点在于它是由编辑完成的,而不是一个镜头中拍得的。

  • 用追摇(跟摇)的方式表现运动主体的动态、动势、运动方向和运动轨迹。

用长焦距镜头在远处追摇一个运动物体,摇动的方向、角度、速度均以这个被摄动体为,被摄体朝哪运动,镜头就摇向哪方,被摄体移动快,镜头摇动也快,用此方法将被摄动体相对稳定地处理在画框内的某个位置上,这种摇镜头可以使观众在一段时间里看清这个动体的动态、动姿和动势。

这样首先 , 使主体清晰可见 , 而且显得突出;其次 , 可维持动作的统一性;最后 , 可使流畅连贯的情节维持统一。如拍摄野生动物、体育竞技等 。通过对某个活动物体的追摇 , 也可以引出新的被摄主体,利用动体带你进入新场景,进而表现新主体。

  • 对一组相同或相似的画面主体用摇的方式让它们逐个出现,可形成一种积累的效果。

如同修辞学中的排比句,在一段视觉流中,同形事物的重复出现可以强化人们对这个事物的印象。 对摩天大楼的表现,不用全景景别一开始就让观众对大楼整体一览无余,而是用较小景别逐层向上摇,不断重复的楼层,加深了对大楼的高度印象。在对同一幢楼的表现上,用积累式摇镜头比用一个全景固定镜头要显得高大得多。 又比如猎杀国家的珍贵野生动物,小景别对各种珍贵动物一一显示,就有一种积累效果,使人们看到犯罪分子,猎杀了这么多种类的珍贵野生动物,比一个镜头全包括在内的展示显得效果更强烈。

  • 用摇镜头摇出意外之物,制造悬念,在一个镜头内形成视觉注意力的起伏。

观众对电视节目的观看不完全是被动的,时常主动地通过联想对画面未出现的事物进行猜测,当摇镜头摇出观众预料之外的事物进画,观众的猜想线索就会被阻断,随之而来的是对意外之物的注意和疑问,形成悬念,引发兴趣。

比如:有一则介绍陕西农民用兔毛做成各种工艺品出口到海外的新闻,当摇镜头摇过一件件精巧的工艺品,最后落在一个漂亮的兔毛帽子上时,按正常思路这个兔毛帽子无疑也是一件陈设的工艺品。不料,帽子突然抬起,露出一个头顶这个帽子的小女孩的脸,由工艺品摇出活人,出乎预料之外,引起了观众极大的兴趣和注意。

  • 利用摇镜头表现一种主观性镜头

在镜头组接中,当前一个镜头表现是一个人环视四周,下一个镜头用摇所表现的空间就是前一个镜头里的人所看到的空间。此时摇镜头表现了戏中人的视线而成为一种主观性镜头。
另外,当画面从主体人物摇开,摇向主体人物所注视的空间,这种摇镜头也表现了戏中人的某种视线,同样也具有主观镜头的作用。

  • 利用非水平的倾斜摇、旋转摇,表现一种特定的情绪和气氛。

视觉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想使画面具有包含倾向性的张力,最有效和最基本的手段,就是让画面倾斜。倾斜可以破坏观众欣赏画面时的心理平衡,造成一种不稳定感、不安全感。同时,倾斜也可以造成一种欢快、活跃的气氛。倾斜的画面加之摇动,不稳定不平衡的因素更为强烈。例如:《有话好好说》许多镜头都是倾斜的摇镜头,镜头的倾斜角度,速度随剧中人物的心绪而变化。

  • 摇镜头也是画面转场的有效手法之一。

摇镜头可以通过空间的转换、被摄主体的变换,引导观众视线由一处转到另一处,完成观众注意力和兴趣点的转移。

比如,从脚手架上的施工人员摇到地面上正在分析图纸的工程师,就是从一个场景向另一个场景的转换。

摇镜头的拍摄要求

  • 摇镜头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

摇摄形成镜头运动,迫使观众随之改变视觉空间,观众对后面摇进画面的新空间或新景物,就会产生某种期待和注意。因而,摇摄一定要有目的性。镜头的运动,应使画面具有某种表现因素,摇摄不应成为表现的目的,而只能是表现的手段。

如果,摇摄的画面没有什么给观众可看的,或是后面的事物,与前面的事物没有任何的联系,这种期待和注意就会变成失望和不满,破坏观众对画面的欣赏心境。

  • 摇摄的速度应与画面内的情绪相对应

摇摄的速度,也会引起观众视觉感受上的微妙变化,任何一个成功的摇镜头,都离不开对摇摄速度的正确设计和精心控制。在介绍和交待两个事物的空间关系时,摇速直接影响着观众对这两个事物空间距离的把握,慢摇可以将现实两个相距较近的事物,表现得相距较远;反之,快摇可以将现实两个相距较远的事物,表现得相距较近。这种远近距离感 同时还伴有明显的感情色彩。

  • 摇镜头要讲求整个摇动过程的完整与和谐

摇镜头的全部美感意义,不在于单一画幅上构图的完整和均衡,而在于整个摇摄过程中的适时与和谐。一般来讲,摇摄的全过程,应当稳、准(起落幅、构图、跟踪主体)、匀(速度、加速度),即画面运动平衡,起幅、落幅准确,摇摄速度均匀,间歇要间隔的时间要足够,不然给人一种摇错误的感觉。总之,对摇镜头各环节的处理应有个总的观照,在条件允许从容地拍摄时是这样,在紧张的抢拍过程中也应是这样。不同的是,前者在拍摄时可以细心琢磨,后者需要的是积平日之功于一发。

移摄的定义

移摄,是将摄像机架在活动物体上,随之运动而进行的拍摄。用移动摄像的方法拍摄的电视画面,称为移动镜头,简称移镜头。移动摄像是以人们的生活感受为基础的。

拍摄时机位发生变化,边移边的方法称为移安装在移动轨上或者配上滑轮,还可以将摄影机安装在升降机上进行滑动拍摄,由此形成一种富有流动感的拍摄方式。

它的语言意义与摇镜头十分相似,只不过比它的视觉效果更为强烈。一般在外国大片、华语大片以及电视体育节目和mtv中经常可见。移镜头拍摄的画面中不断变化的背景使镜头表现出一种流动感,使观众产生一种置身于其中的感觉,增强了艺术感染力。移镜头有水平方向左,右,前,后移动。

曲线移动(随着复杂空间而做的曲线运动)

移动镜头画面特征

摄像机的运动使得画面框架始终处于运动之中,画面内的物体不论是处于运动状态还是静止状态,都会呈现出位置不断移动的态势。比如,用移镜头拍摄雕像身上的浮雕,虽然雕像是屹立不动的,但画面中的雕像却会表现出位移和连续运动的态势。

摄像机的运动,直接调动了观众生活中运动的视觉感受,唤起了人们在各种交通工具上及行走时的视觉体验,使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移动镜头的作用和表现力

移动镜头通过摄像机的移动,开拓了画面的造型空间, 创造出独特的视觉艺术效果。

电视艺术是通过电视屏幕表现生活图景的,但是电视画面的表现范围却受到四边画框的严格限制,移动摄像使电视画面造型突破这种限制成为可能。在画面造型上,它不再仅仅依靠影调和透视这些平面造型的规律来表现立体空间,还利用镜头纵向运动,在运动中展示一个除了长和宽之外还有纵深变化的立体空间,给人造成一种强烈的时空变化感。

横移动镜头:在横向上突破了画面框架两边的限制,开拓了画面的横向空间。

例如:《丝绸之路》敦煌彩画横幅,细节跟长度都很好的表现,但是在地形复杂时难以随心所欲。

纵向移动镜头:在纵向上突破了电视屏幕平面局限,开拓了画面的纵向空间。

例如在火车头上架设一架摄像机,那么火车沿铁轨一直向前的行走,在屏幕上就把人们带入了一个纵深的遥远的空间。

跟镜头的定义

跟镜头是摄像机始终跟随运动的被摄主体一起运动而进行的拍摄。用这种方式拍摄的电视画面称为跟镜头。

跟镜头大致可以分为:前跟、后跟(背跟)、侧跟三种情况。

前跟是从被摄主体的正面拍摄,也就是摄像师倒退拍摄,背跟和侧跟是摄像师在人物背后或旁侧跟随拍摄的方式。

跟镜头的画面特点

  • 画面始终跟随一个运动的主体。

被摄主体在画面中位置相对固定,使人对其观察稳固,环境背景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中,使人们对主体所处的环境有清楚的了解。

  • 被摄对象在画框中的位置相对稳定,画面对主体表现的景别也相对稳定。

目的是通过稳定的景别形式,使观众与被摄主体的视点、视距相对稳定,对被摄主体的运动表现保持连贯,进而有利于展示主体在运动中的动态、动姿和动势。

跟镜头的作用

  • 从人物背后跟随拍摄的跟镜头,由于观众与被摄人物视点的同一,可以表现出一种主观性镜头。

摄像机背跟方式的跟镜头,使镜头表现的视向,就是被摄人物的视向,画面表现的空间,就是被摄人物看到的视觉空间。这种视向的合一,将观众的视点调度到画面内,跟着被摄人物走来走去,从而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现场感和参与感,跟镜头一定要跟住,否则会有一种漫不经心,游离感。背跟方式在纪实性节目中,是加强画面现场感和调动观众的参与感的有效方法。

跟镜头跟随被摄对象一起运动,形成一种运动的主体不变,静止的背景变化的造型效果,有利于通过人物引出环境。

  • 跟镜头能够连续而详尽地表现运动中的被摄主体,它既能突出主体,又能交待主体的运动方向、速度、体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跟镜头对人物、事件、场面的跟随记录的表现方式,在纪实性节目和新闻节目的拍摄中,有着重要的纪实性意义。跟镜头中,被摄人物的运动直接左右着摄像机的运动,摄像机跟随被摄人物的拍摄方式,体现了一种摄像机的运动是由于人物的运动而引起的被动记录的表现方式。

  • 跟镜头的表现方式,不仅使观众置身于事件之中,成为事件的”目击者”,而且还表现出一种客观记录的”姿态”。

它使我们从画面造型上感觉到电视摄像记者在事件现场,不是事件的策划者和组织者,而是事件的”旁观者”和记录者。尽管摄像机是运动的、活跃的,但表现的方式是追随式的、被动的,恰当而有力的造型表现方法,能让观众对这条新闻所报道的事件确信无疑。

升降镜头

摄像机借助升降装置等一边升降一边拍摄的方式叫升降拍摄,用这种方式拍摄到的画面叫升降镜头。

  • 升降镜头的画面造型特点:

一、升降镜头的升降运动带来了画面视域的扩展和收缩。

二、升降镜头视点的连续变化形成了多角度、多方位的多构图效果。

  • 升降镜头的功能和表现力:

一、有利于表现高大物体的各个局部。

二、可以表现纵深空间的点面关系。

三、升降镜头常用以展示事件或场面的规模、气势和氛围。

四、利用镜头的升降,可以实现一个镜头内的内容转换与调度。

五、升降镜头的升降运动可以表现出画面内容中感情状态的变化。

​

微海报分享

Related posts

2020年9月14日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实验基地BIM证书


Read more
2020年9月14日

绿色建筑产业联盟BIM证书考证


Read more
2020年9月11日

2019全球建筑学院排名TOP 20


Read more
2020年8月6日

Illustrator快捷键


Read more

搜索本站

最新文章

  • Revit2020 中文 2020年12月3日
  • 广州地铁六号线香雪站BIM咨询案例 2020年9月15日
  • 图学会全国BIM技能等级考试 2020年9月14日
  •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实验基地BIM证书 2020年9月14日
  • 绿色建筑产业联盟BIM证书考证 2020年9月14日
  • 2019全球建筑学院排名TOP 20 2020年9月11日
  • 东莞某停车场改建项目 2020年9月9日
  • 住宅小区BIM咨询 2020年9月9日

标签云

3DMax软件下载 AutoCAD软件下载 BIM技术 BIM技术经典 BIM教程 BIM软件下载 CG插画 CG插画经典 UI设计 UI设计教程 UI设计素材 Vray软件下载 产品设计作业 产品设计作品 全模型建筑场景 合作企业求才 园林设计作业 地毯 室内家具模型 室内整体模型 室内设计作品 室内设计素材 小砖块 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作业 平面设计教程 平面设计经典 平面软件下载 建筑园林素材 建筑犀牛作业 建筑设计经典 我们的风采 技巧 摄影 摄影,技巧 效果图 教程 最新动态 砖墙贴图 网页设计教程 网页设计经典 苹果MAC软件下载 设计动态 设计动态经典 高清贴图

严老师电话|微信|

手机:18902259698

梁老师电话和微信

手机:18902250768

QQ咨询

严老师 QQ 275043888

QQ联系咨询课程

晶网设计培训是广州建筑室内设计培训知名机构,拥有专业建筑犀牛课程,BIM培训考证,室内设计学习,园林景观学习课程等完善的广州室内设计培训教学机构。

地址:广州天河北路高科大厦A座3001室(地铁三号线华师站B 出口,前行20米左转就入A座大堂, 3号电梯上30楼)联系电话 020-85210826

©2018 晶网设计 粤ICP备10225019号-1
  • BIM咨询
  • 建筑动画
  • 园林景观
  • 设计方案效果图
  • 各类建模
shejizhizuo
  • BIM咨询
  • 建筑动画
  • 园林景观
  • 设计方案效果图
  • 各类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