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200LOGO-120×35LOGO-200LOGO-200
    • 首页
    • 课程
      • 建筑设计方案表现班
      • 建筑参数化设计犀牛班
      • 室内设计就业高级综合班
      • AutoCAD专项
      • BIM全科高级综合班
        • BIM企业培训
        • BIM建筑与结构实战班
        • BIM机电管线实战班
        • 全国BIM技能等级考试班
      • 景观园林设计表现班
      • 网课
      • 作品
        • 建筑犀牛作品
        • 园林设计作品
        • 室内设计作品
        • 产品设计作品
    • 课件
      • BIM课程课件
        • BIM建模结构课件
        • BIM机电课件
        • BIM装饰课件
      • 建筑
      • 建筑犀牛课件
      • SketchUp 课件
      • Auto CAD 课件
      • 室内设计课件
      • Lumion 课件
      • 产品设计课件
      • Keyshot
      • 平面设计课件
        • PS课件
        • AI课件
        • CDR课件
        • ID课件
      • 更多设计经典和教程
        • –室内设计–
        • –建筑设计–
        • –平面设计–
        • –产品设计–
        • –网页设计–
        • –CG插画–
        • –设计动态–
      • BIM技术
        • –BIM资讯–
        • –BIM教程–
        • –BIM案例–
        • –BIM考证–
        • –BIM软件–
    • 资源
      • 软件
      • -材质贴图-
      • -3DMAX模型-
      • -Sketchup模型-
      • -Rhino模型-
      • -BIM模型-
      • -CAD图纸-
      • -室内设计-
      • -建筑规划-
      • -平面设计-
      • -景观园林-
    • 晶网知乎
    • 教学管理
    • 其他
      • 制作
      • 合作企业
      • 招聘求职
      • 最新动态
      • 我们的风采
      • 住宿安排
      •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 ===== 资 源 ======
    • >>>常用素材<<<
    • >>>材质贴图<<<
    • >>>3DMAX模型<<<
    • >>>Sketchup模型<<<
    • >>>Rhino模型<<<
    • >>>BIM 模型<<<
    • >>>CAD 图纸<<<
    • >>>室内设计<<<
    • >>>建筑规划<<<
    • >>>平面设计<<<
    • >>>景观园林<<<
    ✕
    如何评价参数化设计?参数化设计究竟是幻觉还是革命?
    2017年4月8日

    9月底扎哈放出最新建成作品,位于俄罗斯的办公建筑Dominion Office Building。扎哈也许是这几年最忙的建筑师之一,建成作品遍布全球,虽然被日本给拒了,但是每一次新作品的现世必然会引发一轮新的讨论,关注问题从来不离她作品中鲜明的个人特点,当然,审美疲劳也是在所难免。

    扎哈的横空出世,有一个问题无疑被推向风口浪尖,那就是建筑的参数化设计(Parametric Design)似乎必然引向“形态胜于一切”的方法论。然而,参数化设计当然不只是为了建造流线型曲面,实际上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已经开始了解、运用参数化设计,那么他们如何评价参数化设计?参数化设计究竟是幻觉还是革命?

    有方“建筑师在做什么”系列采访2015年2月新加入了有关参数化设计的问题,对比建筑师对于此问题的回答,我们发现大家的态度并没有简单地分为正反两方,而更多地表达了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13位建筑师的观点,我们姑且分为“参数化提供了新方向”和“参数化不会改变建筑本质”两个回答思路,从中我们也能够看到建筑师对于未来建筑发展的一些展望。
    参数化提供了新方向

    1.参数化设计提出了一个革命性方向——李麟学(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将“热力学、数字化、材料化”看作新建筑革新的三个支点。建立在地域气候与环境参数之上的、基于能量流动与新材料建构的建筑,是具有未来范式的建筑方向之一!参数化设计在工具理性与思考路径的层面,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方向,并与现代社会整体的创新与生产体系相衔接。但一个很大的误区在于,参数化设计并不必然导向哈迪德和舒马赫所宣称的单一的“建筑风格”,这对于城市可能是个灾难,对于学科则是一个整体知识系统的肢解与简化。我同意尼尔·里奇的观点:参数化是强大的工具与思维模型之一,在其之上尚有建筑历史与现实的更迫切话语!参数化是整个话语体系中的一个要素,并且应该导向多样的出口,而非已经形成视觉疲劳的流线型建筑与装置。我们需要关注吉尔·德勒兹,同样需要关注布鲁诺·拉图:新的建筑革命源于思想,而非工具。

    2.全民皆建筑师的时代或许为时不远——宋晔皓(工学博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控人居素朴工作室(SUP Atelier)合作主持建筑师)

    这是一个很棒的问题。我觉得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参数化设计,而在于设计工具的发达和变化,会给设计带来什么,既不简单就是参数化,也不简单就是建筑。因为如果仅仅探讨参数化设计,我担心可能会把一个有着更加深远和重大影响的东西,表面化和简单化了。这个东西就是科幻电影所描述的机器的进化,在设计领域已经初见端倪。我自己不是参数化设计领域的专家,但是很多专家级朋友跟我说,借助机器和软件,能够做出最大潜力挑战机器和软件极限的建筑作品或者设计作品的人,已经不仅仅是建筑师,更多的是数学家和计算机专家。这个应该是一个对行业的挑战吧。如果没有设计工具的发达和变化,数学家做建筑,还是超级跨界的,毕竟文艺复兴时代大师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

    设计工具的发达和变化,不能简单以为是形式创造逻辑问题,如果这么认为,可能就略显肤浅了。其实很多是更加底层的东西,例如模拟工具的提升,可以近乎精确地预判设计的环境表现;BIM等工具的发展,或许可以将规则规范类的数据性的东西建库,或许可以直接和工厂或者3D打印机结合生产出建筑部品或者建筑本身,作为建筑师和工程师的经验积累,又会受到挑战。全民皆建筑师的时代,或许为时不远。今天的现状是全民都可对建筑师苦心孤诣的作品评头论足,业主和领导更是享有“指导”建筑师设计的特权,无论未建成还是已建成。所幸的是,尽管他们享有这种特权和由此带来的愉悦,但是没有设计工具,建筑师还是不可或缺的。不妨大胆假设一下:如果有了设计工具呢?

    3.参数化也许会带来思考和哲学层面的革新——刘可南(旭可建筑设计总监)

    小时候读过一个故事,印象深刻:手冢治虫的铁臂阿童木里面,有个微雕的手艺人,在米粒上雕人像是他的绝活,然后机器人技术进步了,他不服气,就来了个比试。结果当然输了。两个作品放一起,一边是人手做的,一边是机器手做的,机器手的明显要更加的精致。这个故事里面的机器手和人手的并置,我觉得蕴藏了一个满有说服力的观点。就是参数化的设计的结果的那个物体,大小尺寸和身体的关系是什么,和手的关系是什么。还有这个关系是怎么被设计建造出来,以及空间体验揭示出来的。在学生作业里面看到一些还不成熟的通过算法找型的例子,作为一个物体看上去蛮棒的,但是直接放大成建筑空间就失去了尺度的联系,所以我觉得传统的建筑学训练也很重要。

    回头看建筑历史,任何一个时代最前沿的技术,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代表那个时代的文化,从这个角度看,参数化带来的肯定不只是技术的革新,而且是思考和哲学层面的。不过现在是多元共存的时代啦,所以也不会有像革命那样强烈的对立吧。

    4.机器将会超越人类——周凌(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建筑系副系主任)

    当然是一个方向,不仅是设计领域的参数化设计,而且是建造领域的数字化建造。在数字链条中,任何形状的房子可以被轻易设计和建造出来。毫无疑问,计算机机、互联网会改变我们的未来。新世纪以来,新科学的发展,计算机、生物学、新几何、地质学的发展,很多技术影响了建筑学,人们有了新的手段来描述和定义新的形态。人工智能的发展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马斯克(特斯拉的创始人)和扎克伯格(Facebook创始人)共同投资的人工智能公司Vicarious,正在研制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的电脑,这些都是在不远的将来会发生的事情,就像突然间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可以上路一样。大数据和云计算,让人类的信息全部掌握在机器手中,Gps轻易地定位人的位置,而人类无法拥有这样的数据量。

    人类在建立一个数字化的世界,这个世界的计算速度,人类永远不能和计算机相比,所以我比较悲观地相信机器是会超越人类,而且可以轻易地取代人类。当然,计算机和生物学的发展,帮助人类在未来战胜疾病,甚至超越死亡。未来更加是一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

    5.参数化导致的革命已经开始——李道德(dEEP Architects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我其实很少谈参数化设计,也不太希望被定义为参数化建筑师,我希望我们的设计是多元的,不拘一格的。虽然早在2004-06年在AA上学的时候就已经接受了参数化或者说数字化建筑的教育,相应的设计工具也一直在工作当中运用,但我仍然希望在设计当中更多地加入建筑师、或者说我个人对空间、结构、美学、情感方面的理解和体验,正如dEEP中两个E所分别代表的优雅(Elegance)和情感(Emotion),或许这正是两个对我比较重要的“参数”。

    当然数字技术的发展确实给建筑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它改变了建筑师的设计思考方式,不再只是单一建筑师主观的灵感的呈现, 而是开始寻找形式之外的“关系”、“逻辑”;另外数字化技术也改变了设计、加工与施工之间的组织方式,当下的设计不再也不能靠二维图纸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数字模型对各个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也让整个过程变得更加智能化;从设计风格的呈现上我们也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具有复杂性和数字美感的建筑作品,包括相应的新材料的产生和应用。所以参数化导致的建筑革命确实已经开始了,但这场革命是否是颠覆性的,是否如同之前的现代主义风靡全球成为一个统一的建筑风格,我认为倒也未必。

    6.参数化带来更多可能——杨征(联创国际上海公司副总裁/公司副总建筑师)

    一直在关注。技术的发展一定会推动建筑的进步。参数化的手段肯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工作室有几位年轻人在这方面比较强大,也一直在鼓励他们尝试,但目前仍限于技术手段层面,并未以参数化作为创作的出发点。我个人认为,建筑的本质是人的情感,至少现在我还没有体会到从参数化出发能带给我多少感动。举例来说,某大咖张牙舞爪地做了一大堆扭曲的房子和空间,还是不如卒姆托一间小房子更能打动我。不过有时候我也会想到,技术的发展如此迅猛,会不会有一天,依靠虚拟技术产生出一些人脑无法想象的空间和场景呢?我真的无法想象。

    7.形式结合意义的参数化设计将会是革命性的——龚维敏(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参数化设计大大拓展了设计想象力、创造力。目前参数化应用基本上仍停留在表面(甚至表皮)形式创造上,与建筑的内在系统、建造工业体系尚未充分结合,而成为一种必然性的方法。与更高级的人工智能技术及系统性的信息资源结合、具备分析处理信息,形式结合意义的参数化设计将会是革命性的。这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就会发生。

    8.参数化设计最终一定会引发建筑的革命——钱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UDG联创国际设计集团首席总建筑师)

    如果我们回顾一下二十世纪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就是技术与形态两条线索的交叉螺旋上升的发展历程。各种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着建筑空间形态的进步。有技术支撑的设计更具有生命力和时代特征。

    8年前我在东大主管教学工作时,就提出了生态技术和数字技术为两翼的建筑设计主干课的新构架;在毕业设计组里加入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共同完成参数化设计课题;同时通过研究生免试推荐的方式,在建学筑专业内招入计算机和能源专业的学生;创立“杨廷宝班”,将建筑学和土木工程进行学科交叉,就是为了培养具有综合知识和综合素养的建筑学人才。参数化设计最终一定会引发建筑的革命,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1.参数化设计只是一种设计工具——荣朝晖

    参数化设计只是一种设计工具,不会也不应该带来建筑的革命。当工具转为一种普遍思考方式的时候,这是一种灾难。建筑的魅力很大部分来自于它的不可控部分,过渡理性手段的结果是冰冷的美丽,很美,但丝毫没有生命力。

    2.参数化设计是在制造建筑幻觉——白洋

    我还没机会应用这个技术,不排除将来会试试。不过看起来,这门技术目前最频繁地应用在制造建筑幻觉上,越大、越时髦的建筑好像搞这个越来劲。这样的话,建筑越来越像一场热闹了,很多愿意守在大城市生活的人不就是喜欢看热闹吗。这技术本应快速应用,现在的门槛可能是在建造成本上。否则,全球的大都市早就“嗨”起来了。我对革命这个词非常陌生,因为我个人的生活里没有与此有联系的部分。我理解的建筑从原始时期到今天也没感觉发生过什么革命。革命或许是技术上会发生的事儿?那就让搞技术的人去判断参数化革了谁的命吧

    3.建筑的根本意义是精神和思想——沈晓鸣(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二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设计总监)

    参数化释放了人们的想象力,甚至让想象力不足的人也显得很有想象力。但我认为它只是一场技术的革命而非建筑的革命,因为只有触及建筑精神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革命,建筑的根本意义还是它的精神和思想。

    4.参数化设计应该是表意的——董豫赣(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副教授)

    参数化设计就是一门技术,就像不管选择国家建筑施工队还是农民施工队一样,这只是我要处理的技术问题,而不是影响我做好建筑的最重要的因素。我之所以不在意参数化设计的问题,是因为所有的技术都应该是表意的,否则就没有意义。现在很多建筑只是表达技术本身,而不明目的。我认为参数化设计是以假定计算机比人还厉害为前提的,而所谓的革命其实是来自对自己的不满和不幸感。

    举一个例子,我很幸运在日本看到了运用减柱造的国宝级寺庙。为了看枯山水等风景,日本早期做走廊是往里退使得身体向外,这考虑到了身体与风景的关系。通常走廊柱子会挡住看风景的视线,我看到的第一个寺庙是每隔一个柱子拔出一个。这样再从室内往外看,框架就被拉大。第二个寺庙是将一排走廊的柱子都拔走,没有任何技术性结构的遮挡,直接是屋顶和地板框住了外围的风景。

    两座寺庙的设计给了身体方向,也给了技术指令。这个可能是参数化所讨论不出的东西。按照建筑透视学近大远小的理论,很多被封以“革命”的、“重要”的东西也许是因为离我们太近,当把它们放远看,可能微不足道。因此对于新的东西,我宁愿先等历史来鉴定它的好坏。新的东西本身对我没有价值,我期待看到的是好东西。

    5.参数化设计仅仅是设计的切入点之一——程艳春

    如果说建筑业会出现革命,我想几十年前应该就开始了。从技术上来说,建筑是一个绝对滞后的行业。现在出现在建筑上的技术,很早之前在别的行业上就已经应用。拿日本来说,由于战后没有军队,很多研究军工的人才都转到了建筑上,很多军工厂也开始制造房子。可以想象,制造航空母舰的技术如果转移到建筑上,肯定会在技术上对建筑有一个极大地提升。

    在我看来,设计有不同的切入点,比如有从结构、空间或者材料等为出发点来展开设计,参数化设计也是其中之一。我想不管是怎样的切入点,能够实现真正美的、高品质的建筑才是关键。这也涉及到每个人理解的“设计是什么”的问题,不同的回答导致了不一样的建筑出现。

    Related posts

    2020年9月11日

    2019全球建筑学院排名TOP 20


    Read more
    2020年9月9日

    广州Rhino建筑设计学习班,广州专业建筑犀牛培训课程!


    Read more
    2020年9月8日

    广州bim培训哪个机构好?BIM综合班学习内容介绍


    Read more
    2020年9月4日

    BIM与CAD相比较优势在哪里?广州学BIM去哪?


    Read more

    严老师电话|微信|

    手机:18902259698

    QQ咨询

    严老师 QQ 275043888

    QQ联系咨询课程

    晶网设计培训是广州建筑室内设计培训知名机构,拥有专业建筑犀牛课程,BIM培训考证,室内设计学习,园林景观学习课程等完善的广州室内设计培训教学机构。

    地址:广州天河北路703号 曜一城 C座 21 楼 08 联系电话18902259698

    ©2018 晶网设计 粤ICP备1022501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