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设计时,设计师最头疼的是什么?
必须是灵感!
第二头疼的呢?
当然系素材了啦
「 设计灵感有种美,叫想得美 」
好不容易找到合适的素材图,一看像素是250×250的
也就敢给客户在微信上发发,成品中根本用不了
现在的设计很多需要来自摄影的素材图进行的二次创作。
但现在大多数人做的设计,往往卡壳在拼接的层次。
如果是一位有多年审美积淀的插画师,把记录在分秒间的摄影作品,直接画成绘画,又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 1 >


青肿的眼窝,略显呆傻的笑容,健壮的小腿,仿佛间确立了她学校里的风云地位,而校长室里两名正在窃窃私语的男士,又为她将来的不确定,抹上了一层阴影。
< 2 >


原始照片内容很丰富,而作者直接将视觉焦点,聚焦在了理发女孩丰富的表情上,惊讶、无奈,仿佛下一秒就要由笑转哭,或者捧腹大笑?加上陪伴的母亲,让画面更贴近情理,因为家长最想第一时间看见宝宝理发后的囧样。
< 3 >


膝上的明星杂志和散落在地上的化妆品,将少女心铺满满充盈整个画面,这幅改画最为亮点的就是,裁去了不解风情的大妈的美臀,将视觉重点重移回了女孩身上,再次诠释了取舍艺术之道。
< 4 >


< 5 >


请注意原片与插画里,女生眼神关注方向的变化,将照片变为绘画之后,画家就为主人公加了一段三角感情戏。
< 6 >


有时画家也亲自上阵,做回模特,让自己游离在现实与画中
< 7 >


队友、观众对于胜利已经没奢望了,该受命于危难之时的奇迹小将上场了。
< 8 >


这副漫画取材于美国著名的种族历史故事——小石城事件
1957年9月初,阿肯色州州长福布斯以“防暴”为名派出国民警卫队阻止黑人学生入学,但未成功。23日,在州长的纵容下,上千名种族主义分子包围学校,殴打黑人记者,并把8名入学的黑人学生赶走,时任美国总统上将艾森豪威尔政府被迫于24日派伞兵部队1000余人赶赴小石城,“保护”黑人入学。
<9>


探身而出的小男孩,将游玩前的惊喜兴奋,与归来时的疲惫、余尽未尽融为一体
<10>


紧握钱包,在仔细看菜单的小男孩,仿佛是我们第一次进餐厅点餐时的情景。
以上这些画作作者就是
Norman Rockwell 诺曼·洛克威尔
他是美国在 20 世纪早期的重要画家及插画家,作品横跨商业宣传与爱国宣传领域。他一生中的绘画作品大都经由《周六晚报》刊出,其中最知名的系列作品是在 1940 和 150 年代出现的,如《四大自由》与《女子铆钉工》。

《四大自由》( The Four Freedoms)
这系列画作启发于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1941年1月6日所发表的致77届国会咨文中关于全球人员演说:「人有四种自由,分别是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在1943 年由周六晚报出版,美国财政部随後在16 个城市中举行原画作的巡回展,以推销美国战争公债 War Bonds。
如果你看得还不够过瘾,还可以买本 《Norman Rockwell: Behind the Camerais》,里面有大师的各种素材照片,和成品对比,从中你会发现每幅作品添加细节的匠心独运。
做设计时,你觉得什么最头疼?(单选)
灵感?
素材?
软件闪退?
还是其他···?
原文地址:http://www.zcool.com.cn/article/ZMzg5NDE2.html